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志愿服务 >> 正文

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湖北科技学院志愿服务队为通城乡村注入健康动能

[发表时间]:2025-07-21 [浏览次数]:


图为第六次咸宁市国民体质监测(通城站)的全体成员在九房村合照

当清晨的薄雾还萦绕在通城县九房村的稻田间,由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国民体质监测志愿服务队带领湖科运动急救团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已在礼堂中安装好检测仪器准备就绪。这支刚刚结束咸宁市万达广场测试任务的队伍,带着第六次国家国民体质测试的使命,将专业服务的触角延伸至通城乡村腹地,在九房村、卢塅村和陈塅村为30-59岁的群体筑起健康防线。

图为志愿者为九房村村民在大礼堂测试功率自行车项目情景

政校联动:让科学检测走进阡陌之间

"张大姐,您的体脂率稍微偏高,平时可以多做些家务劳动替代久坐",志愿者阮同学一边在体质分析仪上记录数据,一边亲切的向村民解释检测结果。这场跨越城乡的健康行动,源自湖北科技学院与通城县文体局的多次磋商。为确保测试代表性,双方最终选定九房村、卢塅村、陈塅村三个典型村落,构建起覆盖不同经济形态的乡村健康样本库。

在陈塅村村委会的礼堂里,临时组建的检测点被村民围得满满当当。血压测量区前排起长队,握力测试处传来阵阵鼓劲声,身体成分仪检测仪器旁,志愿者们正耐心指导村民调整站姿。"城里来的娃娃真细心,比我自己还清楚我的身体状况",刚完成测试的陈大叔拿着打印好的《体质评估报告》,指着上面的运动建议连连点头。


图为陈塅村测试现场俯卧撑、握力和单腿闭眼站立平衡排队测试情景

志愿微光:在乡土间书写青春答卷

这支由体育专业、预防医学等专业师生组成的服务队,将实验室搬到了乡村礼堂。为应对乡村健身指导科学性有待增强的问题,针对部分村民识字不多的情况,服务队提前准备了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居民科学运动促进健康指南》和湖北科技学院运动与健康科普基地与运动安全云盾项目组联合制定的《科学健康指导(居民版)》等科普资料,这些科普资料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在《居民体质报告》解读区随礼物发放到居民手上。


图为陈塅村现场毛老师为村民一一解读《体质测试报告》并发放科普读物现场

"最难忘九房村那位独居大娘,测完握力后拉着我们讲了半小时家常",队长金同学在日记里写道,"这让我们明白,体质测试不只是数据采集,更是一次城乡情感的对话"。连续三天的乡村服务中,志愿者们日均工作12小时,累计完成400余人次测试,建立起包含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等 近20项指标的乡村健康档案。

健康赋能:让科学健身理念落地生根

通城县文体局负责人表示:"高校志愿服务队的到来,填补了乡村体质监测的专业空白。"测试数据显示,参与检测的村民中,腰椎问题、高血压前期症状的检出率较城区偏高,而日常运动频率普遍不足。针对这一特点,服务队与当地政府联合推出"三个一"计划:每村培养1名健康指导员、发放1套简易健身器材、开展1场科学运动讲座。目前,已有20余名村民报名参加健康指导员培训,未来,科学运动讲座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村民讲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真正让健康理念扎根乡土。

夕阳下,九房村的广场上,志愿者们正教村民跳改编版的广场舞。这支平均年龄19岁的队伍,用专业与热情在通城乡村播撒健康种子。当最后一组数据上传至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时,队员们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但望着村民们逐渐舒展的笑容,他们深知:这场以志愿服务为支点的健康行动,正悄然改变着乡土中国的健康生态。(通讯员: 审稿: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