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马拉松幕后:青春力量构筑“双向奔赴”的温暖赛道
4月13日,咸宁马拉松在春日暖阳中鸣枪开跑。当1.8万名跑者在赛道上挥洒汗水时,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78名志愿者早已在凌晨3点30分集结完毕,化身“赛道守护者”,用热血与专业为赛事注入青春动能。从起点的呐喊助威到终点的康复护航,他们以10小时的坚守,书写了一堂“实践育人”的生动课例。
◎晨光里的“加油站”:40声呐喊点燃奔跑初心
“咸宁加油!跑者最棒!”清晨6点,起点区的加油声冲破薄雾。40名拉拉队志愿者身着统一队服,手持荧光板与加油棒,用整齐的口号和动感的舞蹈为即将出发的运动员打气。他们中不乏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特意编排了提振士气的助威动作,“我们研究过马拉松心理学,热情的互动能帮选手缓解紧张,激发斗志。”队长龚子洋说。当发令枪响,跑者们带着志愿者的祝福奔向赛道,而这群年轻人的声音,成了晨光中最温暖的起跑线。
◎终点的“治愈站”:30双手撑起赛后“安全网”
下午1点,完赛运动员陆续抵达终点,30名来自运动康复专业的志愿者早已架设好拉伸垫,化身“肌肉修复师”。“小腿肌肉紧张的跑者请往左侧,大腿乳酸堆积的请先做筋膜放松……”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精准运用筋膜枪、拉伸手法和放松指导。一位全马选手赛后感慨:“跑完腿像灌了铅,志愿者的拉伸让我瞬间‘回血’,咸宁的服务太贴心了!”据统计,3小时内他们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许多跑者起身时主动与志愿者击掌、竖起大拇指,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谢意。
◎10小时坚守: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芒
从凌晨装车物资到午后清点器材,志愿者们的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凌晨4点的校园还飘着露水,大家互相打气说‘这才是体育人的早训’。”志愿者梁玉岗笑着回忆。尽管嗓音沙哑、腰背酸痛,却无一人中途退出。体育学院副院长表示:“将专业实践融入社会服务,是学院‘以赛促学’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服务中既锤炼了技能,也体会到体育精神的深层内涵——不仅是赛场上的拼搏,更是幕后的担当。”
◎双向奔赴的温暖:跑者用点赞传递“咸宁温度”
赛事结束后,志愿者们的付出收获了跑者们最朴素的认可:有人喘着气竖起大拇指说“小伙子手法真专业”,有人边拉伸边和志愿者闲聊“咸宁的风景美,你们的服务更暖”。正如赛事主办方所言:“志愿者是赛事的‘隐形勋章’,湖北科技学院的同学们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咸宁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充满温情的城市相遇。”
当夕阳为赛道镀上金边,78名志愿者踏上返校之路。他们的故事,是咸宁马拉松无数感动瞬间的缩影,更是当代大学生用行动践行责任的生动注脚。这场春日的奔跑盛会中,他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守护者——用青春力量,让每一步奔跑都充满温度。